首页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全部新闻 > 媒体关注

江苏代表建设“家风教育日”做人不忘本

2015-03-07          浏览量:5962

 

昨天是江苏代表团开放日,有位记者向省住建厅厅长周岚提问,怎样才能留住乡愁。不知为什么,听到这个问题,我的脑海中忽然想起了几天前的元宵节,在代表驻地食堂吃到的那碗元宵。当时大家热烈讨论着自己的家乡,元宵是芝麻馅的还是花生馅的,是咸口的还是甜口的……

那一刻,吃的仿佛不是元宵,是乡愁。夜里听着北京城噼里啪啦的鞭炮声,心中升腾起融融的暖意,那是想家的感觉。

或许是因为今年的全国两会开幕时,浓浓的年味还没过,时不时就能感受到飘忽而来的乡愁与乡情。几天来,代表和委员们的建言议政虽然依旧涉及各个领域,但有关的话题却是明显多了起来。

采访上海团的代表、名嘴曹可凡时,他动情讲述着自己耗费4年时间编成的一封家书,并且鼓励大家都写一写自己的家庭故事、家族故事。他说,中国人的家国情怀,之所以能绵延几千年,就是靠家风的陶冶和浸润。这种力量虽然不是激烈的,但却绵长而有力!

无独有偶,江苏团的代表王利平这次提交的建议,同样与有关,希望能够设立家风教育日。这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,始终牢记着父母唠叨了几十年的一句话:做人不要忘本。他说: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,对我一生都有帮助。

两会期间,常听到的一个词是共商国是。然而,细看每一件国家大事,又有哪一件不是紧密联系着民生个体?37李克强总理在参加江苏团审议时,谈经济、话发展,还一再追问农民收入、群众期待。代表们感叹,大国总理的民生情怀让人感动。

家与国的相依共鸣,必然撼动人心。正是在全国两会这个平台,历经9年,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议案化为现实。77年的家祭,终于在去年底迎来了国祭!

而更多的民生改善,同样在一次次的共商国是中得以推动。细到养老金提标、医保补助、民工子女入学、困难群体住房……这些决策,惠及的是千万个家庭、千万个社会细胞。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。记得小时候练习毛笔字,老师常常让写家和万事兴。尽管时代变迁,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,又怎可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断裂?

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

转自《现代快报》